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普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基层行 (河北站)活动圆满落幕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普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基层行(河北站)”(简称:卫生健康科普基层行)活动于2025年5月16日,在河北国源朗怡酒店圆满举行。河北省14个地市积极响应,来自各地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与众多领导、专家和行业同仁共计500余人齐聚一堂,聚焦基层卫生健康科普,共商基层卫生科普发展大计。本次活动以“强化基层科普,赋能健康河北——开启基层卫生健康科普行”为主题,通过专家科普经验分享、主题演讲等形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功能。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不断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我们的工作指明方向,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人民共建共享,推动行业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智慧化、精准化转型。这些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坚定决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进卫生健康适宜技术基层推广科普行工作,意义重大。

会上,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燕建振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在守护群众健康、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基层卫生科普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汇聚各方智慧,搭建交流平台,旨在共同探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科普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健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健康中国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知识传播的前沿阵地,应发挥自身优势,创新科普方式,同时要坚持科学严谨态度,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合作与交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基层健康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负责人孙占敏在会上介绍了卫生健康适宜技术基层推广科普行规划。规划目标包括卫生健康适宜技术遴选与推广、健康科普活动开展、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科普工作合力。为实现这些目标,规划举措建立技术推广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线上教学等多种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设计多样化的健康科普活动形式,包括健康讲座、义诊咨询、科普展览、健康知识竞赛、开设专业医刊等;从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的动态调整,到将科普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审标准,构建起“政府主导、医护主力、全民主动”的科普生态,除了适宜技术培训外,制定在学历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阶段的传承教育模式;积极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基层健康服务水平,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活动现场,李佃贵、黄砚萍、吴正治、李宏军、孙培云、武俊青等6位专家分享了各自领域的学术及科普推广经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刘陆阳,提出了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三点可实施建议,以构建中医药科普的新格局;北京市昌平区南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史慧敏介绍了为更好地挖掘民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探索建立考核前对拟报名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评估机制,成功打造出改革试点新模式,为基层中医药人才选拔与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河北省邢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杨辉分享了以“泉城扁鹊堂”为突破口,围绕推进“中医生活化”,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提供了实践案例。会议期间,专家还围绕基层卫生健康科普推广模式研讨探索,分享经验。
在传统医学领域,王忠兰、许才燕以“点亮基层卫生科普行的技术传承与健康力量”为主题,在现代医学方面,卢喜烈、王学东、张明杰、武玉杰以“医学新技领航,传承科普筑梦基层健康”为主题,分别开展了主题演讲。各位专家聚焦基层需求,分享前沿技术与经验,为基层卫生健康科普和服务能力提升提供新思路,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展望未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普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基层行”活动将以河北为起点,逐步构建覆盖全国的基层卫生健康科普网络。河北省将在政策支持下,持续推动优质健康科普资源下沉,加强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卫生健康适宜技术基层推广科普行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未来,将通过常态化培训、数字化平台共建等方式,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提升基层卫生健康科普工作的整体水平,让科学健康理念在燕赵大地乃至全国生根发芽,打造更多“带不走的科普队伍”,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